资讯新闻

“网络热语”为何层出不穷?

2009-07-21 13:52:04作者: admin
最近,陕西榆林横山县两位老师被强令停课,回家阻止亲属向上级反映当地煤矿私挖滥采的问题,阻止不了亲属的行为就不能回来上班。据悉,在陕西横山,有多名公职人员暗中参股煤矿经营,被陕西省政府明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。该县委书记在回答记者提问还说:“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的也太多了吧?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。”(据中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)

  如今,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被大众集群式关注的新词或热语,关注的多了,自然就成了流行的新词热语!在网络发达的今天,新词很快会被网络传播,并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或谈资。从“菜鸟”到“大虾”,从“PK”到“山寨”等等,都是一些生活锐语。随着网络生活不断的深入,新词热语也不断渗透和延伸到一些社会事件及社会现象中,比如最近的“替谁说话”就是经典的一例,“替谁说话”这一新词热语背后其实引伸出令人悲叹和深思的现实,此类新词热语频繁的出现并不是一件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。最近陕西榆林横山县又霹雳般雷出了一句“你管的也太多了吧”,此语是否能登上网络最新流行语的排行榜还说不定,但笔者真希望此类新词热语在网络上、在生活中、在社会上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为什么新词热语层出不穷并得到人民广泛认可而快速流行呢?

  一、网络传播不是原因,新词原创者才是主因

  网络是一种传播速度快、传播形式多样的现代化工具,速度与形式给新词热语提供了横向与纵向的传播空间,并形成势如破竹之势。那么要想令势如破竹之势的“新词热语”消失,不外乎两种处理方式。一是关掉互联网禁止传播新词热语,二是查处制造新词热语的真正源头。显然,第一种方法是不适用的,也绝不能采取的,网络不仅是工作方式的一种途径,也是深入生活重要的一种休闲方式。那么只得采取第二种方式,杜绝制造新词热语的源头,有人将网民传播“新词热语”作为制造的重点源头,其实不然,就算网民传播了一个新词热语也只是表象,实际在网民说出和传播一个“新词热语”之前,其事物本身就蓄势已久处于迸裂之状了,只是网民们直接捅破了那一层薄薄的“贞洁膜”罢了。真正的源头是社会“分泌物”失调积聚而成的,或者是某个领导直接制造的,比如“你管的也太多了吧”,就是说话者为压制媒体或者防止将相关事情真相暴露而原创的“新词新语”,这些直接制造言词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来,而且一定要对国家和社会受众负起责任。

  二、言论自由不是原因,个人特殊言论才是主因

  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,当然,类似“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的也太多了吧?”的原创者也不例外,他们同样享有言论自由权。只不过一般出此类言论者不是平民百姓,而是有着特殊地位和身份的人,有着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说出具有创造性或者挑战性的特殊言辞,便会招引群众关注的目光,一旦升华为关注点,成为新词热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。倘若一个普通人说出此类话会成为热点吗?显然不会!有着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出言便成为“新词热语”吗?这也不一定,关键看是什么言论,吊住民众胃口多大程度,激起群众怎样的想法?损害了公众什么样的权益等等。换一个角度来讲,如果有着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以民众的姿态说话,站在广大群众利益角度发言,不但不会成为“新词热语”,反而成为“心词良语”,备受众人崇尚和爱戴!

  三、民众知情欲望不是原因,“无可奉告”和“我不知道”是主因

  任何事物越刻意逃避或保持神秘感,就会激起更多人追根问底的欲望,并想解开那层神秘的面纱。在民众知情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,自然就会将“你管的也太多了吧”类似的话作为焦点关注,以此来作为一个谈资并作为突破口,试图进一步从逃避的话题深处挖出一些“猛料”,于是乎,欲知后事如何,先从“新词热语”开始就成为了一种推崇现象。人有七情六欲,知情欲也是一种现代欲望,要满足这种欲望,就需要那些刻意回避和逃避问题的人员改变一下工作方式,打破“无可奉告”、“我不知道”和“你管的也太多了吧”的常规,不管事物内部深处有什么样的根源和基因,只要做到满足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欲望,也只有这样,新的“新词热语”就不会层出不穷了。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920号